中文词典网 Chinese.my
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

國語辭典 | 网典 | 康熙字典

國語辭典
字词:B
  

  部首:矢
部外笔画:15
 总笔画:20
  注音: ㄅㄚˋ
  拼音: bà




短小。同「罷」。漢.揚雄《方言》卷一〇:「矲,短也。……桂林之中謂短矲;矲,通語也。」參見「矲矮」、「矲雉」等條。或讀為ㄅㄞˇ bǎi。


  

  部首:水
部外笔画:21
 总笔画:24
  注音: ㄅㄚˋ
  拼音: bà




河川名。即灞水,今稱灞河。源出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,流經西安市灞橋區,向北注入渭河。灞水上有橋,古時長安送行者,多至此折柳贈別。


  

 简化字:坝
  部首:土
部外笔画:21
 总笔画:24
  注音: ㄅㄚˋ
  拼音: bà




1.築在河上或湖口狹處,用以擋水並提高水位的建築物。《集韻.去聲.禡韻》:「壩,堰也。」如:「水壩」、「大壩」。

2.水利工程中用以鞏固堤防的建築物。如:「丁壩」。宋.單鍔〈吳中水利書〉:「其河自西壩至東壩十六里有餘。」

3.參見「壩子」條。

4.地名用字。是漢藏語族固有且慣用的地名詞彙,常見於長城以南及西南各省區市,如陝西寶雞市留壩縣的留壩、西藏昌都市左貢縣壩子、四川綿陽市轄江油市的雁門壩,及福建泉州市轄南安市的壩子口等。


  

  部首:肉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ㄅㄚˊ
  拼音: bá




1.大腿上的細毛。《史記.卷一一七.司馬相如傳》:「心煩於慮而身親其勞,躬胝無胈,膚不生毛。」司馬貞索隱引韋昭曰:「胈,其中小毛也。」

2.大腿股的白肉。《莊子.天下》:「禹親自操橐耜,而九雜天下之川,腓無胈,脛無毛。」唐.成玄英.疏:「(禹)勘苦執勞,形容毀悴,遂使腓股無肉,膝脛無毛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ㄅㄚˊ
  拼音: bá




1.菝葀:古代一種象徵祥瑞的草。《廣韻.入聲.末韻》:「菝:菝葀,瑞草。」

2.菝葜:植物名。百合科菝葜屬,攀緣灌木。地下莖呈塊根狀,質堅硬。莖有刺。葉互生,闊卵形或近圓形,掌狀脈五至七條,繖形花序單生葉腋,總梗長二十至二十五公厘,花被片六枚,黃綠色。漿果球形,紅熟。根、莖均可入藥。明.李時珍《本草綱目.卷一五.草部.菝葜》:「此草莖蔓強堅短小,故名菝葜。而江浙人謂之菝葜根,亦曰金剛根,楚人謂之鐵菱角,皆狀其堅有尖刺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足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ㄅㄚˊ
  拼音: bá




1.陸地行走稱為「跋」。如:「跋山涉水」。《詩經.鄘風.載馳》:「大夫跋涉,我心則憂。」漢.毛亨.傳:「草行曰跋,水行曰涉。」

2.踐踏。如:「跋胡疐尾」、「跋前疐後」。

3.迴轉。唐.李商隱〈偶成轉韻七十二句贈四同舍〉詩:「韓公堆上跋馬時,迴望秦川樹如薺。」《資治通鑑.卷一九一.唐紀七.高祖武德九年》:「(建成、元吉)覺變,即跋馬東歸宮府。」元.胡三省.注:「跋馬者,搖駷馬銜,偏促一轡,又以兩足搖鼓馬腹,使之迴走。」




1.文體名。寫於書籍、文章、字畫或碑帖等後面言簡意賅的文字稱為「跋」。跋文內容多屬評介、鑑定或考據等性質。

2.姓。如五代後梁有跋異。


  

  部首:鬼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ㄅㄚˊ
  拼音: bá




傳說中造成旱災的鬼神。《說文解字.鬼部》:「魃,旱鬼也。」《詩經.大雅.雲漢》:「旱魃為虐,如惔如焚。」漢.毛亨.傳:「魃,旱神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鼠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ㄅㄚˊ
  拼音: bá




鼧鼥:動物名。松鼠科。體粗壯,四肢短小。毛皮柔軟珍貴,可製裘衣,輕暖而不易溼透。也稱為「土撥鼠」。


  

  部首:革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ㄅㄚˇ
  拼音: bǎ




1.皮製的馬韁。《說文解字.革部》:「靶,轡革也。」《漢書.卷六四下.王襃傳》:「王良執靶,韓哀附輿。」

2.射擊的目標。如:「打靶」、「靶子」、「飛靶」。

3.柄。同「把」。《北齊書.卷三三.徐之才傳》:「又有以骨為刀子靶者,五色班斕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弓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ㄅㄚˋ
  拼音: bà




1.弓中央手握的部分。元.熊忠《古今韻會舉要.去聲.禡韻》:「弝,弓弣中手執處也。」

2.柄。唐.李賀〈申胡子觱篥歌〉:「朔客騎白馬,劍弝懸蘭纓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父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ㄅㄚˋ
  拼音: bà




稱謂。子女對父親的稱呼,一般疊稱為「爸爸」。《集韻.上聲.果韻》:「爸,爹、父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八
 总笔画:2
  注音: ㄅㄚ
  拼音: bā




1.介於七與九之間的自然數。如:「六、七、八、九……」。大寫作「捌」,阿拉伯數字作「8」。

2.姓。如漢代有西域人八滑。

3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


表示數量是八的。如:「八字」、「八方」。



形容多數或多方面。如:「四通八達」。
(「八」字口語連用在去聲字前讀成陽平,如:「八號」、「八拜」。)


  

  部首:艸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ㄅㄚ
  拼音: bā




1.一種香草。《楚辭.屈原.九歌.禮魂》:「成禮兮會鼓,傳芭兮代舞。」宋.洪興祖.補注:「芭,巫所持香草名也。」

2.參見「芭蕉」條。

3.一種有刺的竹子。通「笆」。

4.花。通「葩」。

5.姓。如夏朝有芭莨。


  

  部首:疒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ㄅㄚ
  拼音: bā




1.瘡口或傷口癒合後所留下的痕跡。明.張自烈《正字通.疒部》:「疤,俗呼瘡痕曰:『疤』。本作瘢。」如:「刀疤」、「瘡疤」。

2.類似傷疤的痕跡。如:「鍋底有個疤。」、「這牆上怎麼坑坑疤疤的?」


  

  部首:羊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ㄅㄚ
  拼音: bā




1.乾肉。《集韻.平聲.麻韻》:「羓,腊屬。」如:「羓子」、「羊羓」。《新五代史.卷七二.四夷附錄》:「契丹破其腹,去其腸胃,實之以鹽,載而北。晉人謂之『帝羓』焉。」

2.泛指一般乾製食品。宋.楊萬里〈初食太原生蒲萄時十二月二日〉詩:「淮北蒲萄十月熟,縱可作羓也無肉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米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ㄅㄚ
  拼音: bā




譯音用字。參見「糌粑」條。



表乾扁的食物。如:「鍋粑」。


  

  部首:竹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ㄅㄚ
  拼音: bā




1.一種有刺的竹子,即棘竹。《玉篇.竹部》:「笆,竹有刺。」

2.用竹枝或竹片編成的片狀物。俗稱為「竹籬笆」。唐.白居易〈秦中吟.買花〉:「上張幄幕庇,旁織笆籬護。」也稱為「籬笆」。


  

  部首:豕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ㄅㄚ
  拼音: bā




1.母豬。《說文解字.豕部》:「豝,牝豕也。」《詩經.召南.騶虞》:「彼茁者葭,壹發五豝。」

2.豬二歲稱為「豝」。《說文解字.豕部》:「豝,一曰:『二歲豕,能相杷拏者也。』」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ㄅㄚ
  拼音: bā




1.八的大寫。

2.一種農具。即無齒杷,用來推聚晒穀場上稻穀的器具。漢.史游《急就篇》卷三:「捃、穫、秉、把、插、捌、杷……。」唐.顏師古.注:「無齒為捌,有齒為杷。」




剝開、分開。同「扒」。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8
  注音: ㄅㄚˊ
  拼音: bá




1.拉出、抽出。如:「拔草」、「拔旗」、「拔劍」。《孟子.盡心上》:「楊子取為我,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。」

2.吸取。如:「拔毒」、「拔出膿來」。

3.除去。如:「拔禍根」、「拔去眼中釘,肉中刺」。

4.選出。如:「提拔」、「選拔」。《漢書.卷七五.李尋傳》:「閉絕私路,拔進英雋。」

5.特出。《孟子.公孫丑上》:「出於其類,拔乎其萃。」《文選.孔稚珪.北山移文》:「夫以耿介拔俗之標,瀟灑出塵之想。」

6.拉高。如:「拔起嗓門尖叫。」

7.動搖、改變。如:「堅忍不拔」、「牢不可拔」。《易經.乾卦.文言》:「樂則行之,憂則違之,確乎其不可拔。」

8.攻取、占領。如:「連拔五城」。《孫子.謀攻》:「殺士三分之一,而城不拔者,此攻之災也。」

9.矯治。如:「用藥膏將扭傷的脖子拔直。」




括,箭的尾端。《詩經.秦風.駟驖》:「公曰:『左之。』舍拔則獲。」漢.毛亨.傳:「拔,矢末也。」



急速。《禮記.少禮》:「毋拔來,毋報往。」漢.鄭玄.注:「報讀為赴疾之赴,拔、赴皆疾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口
部外笔画:2
 总笔画:5
  注音: ㄅㄚ
  拼音: bā




參見「喇叭」條。



形容汽車、機車的喇叭聲。如:「忽聽叭的一聲,嚇了我一跳!」或疊字作「叭叭」。


  

  部首:己
部外笔画:1
 总笔画:4
  注音: ㄅㄚ
  拼音: bā




1.國名。春秋時所建的國家,故城約在今大陸地區四川省東部。

2.量詞。計算大氣壓力的單位。為英語bar的音譯。每平方公尺受力十萬牛噸,即每平方公分受力一百萬達因的壓力稱為「一巴」,其千分之一稱為「毫巴」。也譯作「巴爾」。

3.姓。如漢代有巴祗。




1.期望、盼望。如:「巴望」。元.秦𥳑夫《東堂老》第二折:「凍剌剌窯中巴不到那明,痛親眷敲門都沒個應。」

2.努力營求。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二六:「守了一世書窗,指望巴個出身,多少掙些家私。」

3.接近、貼近。《水滸傳》第三回:「前不巴村,後不巴店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九九回:「巴著窗戶眼兒一瞧,原來寶妹妹坐在炕沿上,寶兄弟站在地上。」




1.附屬在物體下面、後面的東西。如:「尾巴」、「下巴」。

2.指因乾燥、溼稠凝結成塊的東西。如:「鍋巴」、「泥巴」、「鹽巴」。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ㄅㄞ
  拼音: bāi




1.用雙手使勁將東西分開。《紅樓夢》第六〇回:「便把手內的糕一塊一塊的掰了,擲打著雀兒頑。」

2.胡扯、亂吹。如:「瞎掰」、「亂掰」。


  

 简化字:败
  部首:攴
部外笔画:7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ㄅㄞˋ
  拼音: bài




1.戰爭失利。《三國志.卷一〇.魏書.賈詡傳》「太祖不從,軍遂無利」句下南朝宋.裴松之.注:「至於赤壁之敗,蓋有運數。」宋.蘇洵〈六國論〉:「趙嘗五戰于秦,二敗而三勝。」

2.事不成功。如:「不計成敗」、「失敗為成功之母」。




1.打敗、戰勝。《史記.卷四七.孔子世家》:「吳敗越王句踐會稽。」

2.被打敗。《史記.卷九二.淮陰侯傳》:「至彭城,漢兵敗散而還。」

3.破壞。《左傳.成公二年》:「若之何其以病,敗君之大事也。」《史記.卷九二.淮陰侯傳》:「夫功者難成而易敗,時者難得而易失也。」

4.毀壞、損壞。如:「屋敗梁頹」。《書經.大禹謨》:「侮慢自賢,反道敗德。」

5.腐爛。《論語.鄉黨》:「魚餒而肉敗不食。」唐.孔穎達.正義:「郭璞云:『敗、臭壞也。』」

6.衰落。如:「家敗人亡」。

7.解除、消除。如:「敗毒」、「敗火」。




1.被打敗的。如:「敗軍之將」。

2.凋殘的。如:「枯枝敗葉」、「殘花敗柳」。宋.柳永〈夜半樂.凍雲黯淡天氣〉詞:「敗荷零落,衰楊掩映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禾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3
  注音: ㄅㄞˋ
  拼音: bài




植物名。禾本科稗屬。「水稗」之俗稱,參見「水稗」條。



卑賤、微小。如:「稗說」、「稗官野史」。


  

  部首:米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ㄅㄞˋ
  拼音: bài




細舂的精米、白米。《詩經.大雅.召旻》:「彼疏斯粺,胡不自替,職兄斯引。」漢.毛亨.傳:「彼宜食疏,今反食精粺。」三國魏.嵇康〈答向子期難養生論〉:「聵者忘味,則糟糠與精粺等甘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摆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15
 总笔画:18
  注音: ㄅㄞˇ
  拼音: bǎi




1.搖動。如:「擺動」、「搖擺」。唐.杜牧〈歎花〉詩:「如今風擺花狼籍,綠葉成陰子滿枝。」

2.陳列、布置。如:「擺設」、「擺地攤」。《紅樓夢》第六三回:「因飯後平兒還席,說紅香圃太熱,便在榆蔭堂中擺了幾席新酒佳肴。」

3.故意顯示。如:「擺闊」、「擺架子」、「擺臉色」。

4.算計、陷害。如:「擺了一道」。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:「把劉先生貶為青田知縣,又用毒藥擺死了。」




搖動的物體。如:「鐘擺」。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9
  注音: ㄅㄞˋ
  拼音: bài




1.一種禮節行為:(1)對人低頭拱手行禮,或兩手扶地跪下磕頭。如:「交拜」、「叩拜」。《左傳.僖公三十二年》:「卜偃使大夫拜曰:『君命大事,將有西師過軼我,擊之必大捷焉。』」(2)對神明的行禮。有時合掌,有時執香。如:「入廟參拜」、「吃齋拜佛」。

2.為訪問人或看望人的客氣用語。如:「回拜」、「拜見」。

3.祝賀。如:「拜壽」、「拜賀」。

4.任官、授職。晉.李密〈陳情表〉:「臣以供養無主,辭不赴命,詔書特下,拜臣郎中,尋蒙國恩,除臣洗馬。」《三國演義》第四回:「卓見邕大喜,一月三遷其官,拜為侍中,甚見親厚。」




1.姓。如宋代有拜瑚。

2.電腦上八個位元合成的一組,稱為「拜」。為英文byte的音譯。如:「在早期,倚天中文系統中,一個中文字元占了兩個拜。」


  

  部首:人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ㄅㄢˋ
  拼音: bàn




同在一起的人。如:「伴侶」、「老伴」、「夥伴」。《三國志.卷四〇.蜀書.李嚴傳》:「吾與孔明俱受寄託,憂深責重,思得良伴。」



1.陪同、依隨。如:「伴我良宵」。唐.杜甫〈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〉詩:「轉添愁伴客,更覺老隨人。」宋.周邦彥〈瑞龍吟.章臺路〉詞:「知誰伴、名園露飲,東城閒步。」

2.和聲。如:「你歌我伴」。




1.陪著。如:「伴讀」、「伴遊」。

2.和著。如:「伴奏」、「伴唱」。


  

 简化字:绊
  部首:糸
部外笔画:5
 总笔画:11
  注音: ㄅㄢˋ
  拼音: bàn




勒馬的繩子。《北史.卷二六.宋隱傳》:「軍人有盜馬絆者,斬而循,於是三軍震懼,莫敢犯法。」



1.行動時,被東西給纏住或擋住。如:「絆倒」。《水滸傳》第六九回:「那馬卻待回頭,背後絆馬索齊起,將馬絆倒。」

2.引申為約束、纏累的意思。如:「羈絆」。唐.杜甫〈曲江〉詩二首之一:「細推物理須行樂,何用浮名絆此身。」宋.蘇軾〈送春〉詩:「夢裡青春可得追,欲將詩句絆餘暉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手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7
  注音: ㄅㄢˋ
  拼音: bàn




1.裝飾、化妝。如:「打扮」、「裝扮」。

2.喬裝、化裝。如:「裝神扮鬼」、「女扮男裝」。元.關漢卿《竇娥冤》第一折:「淨扮賽盧醫上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四〇回:「穿了七條裙子,扮做小老媽的模樣。」


  

  部首:魚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5
  注音: ㄅㄢˋ
  拼音: bàn




動物名。即鰈。一種底棲魚類。體扁而闊,兩眼位於體同側,常橫臥海底。也稱為「比目魚」。明.張自烈《正字通.魚部》:「魬,比目魚,名版魚,俗改作魬。」


  

 简化字:办
  部首:辛
部外笔画:9
 总笔画:16
  注音: ㄅㄢˋ
  拼音: bàn




1.處理事務。如:「辦事」、「公事公辦」、「經辦」。

2.創設、經營。如:「興辦」、「創辦」、「辦工廠」、「辦學校」。

3.懲罰。如:「依法究辦」、「嚴辦」、「查辦」。《三國志.卷四四.蜀書.費褘傳》:「君信可人,必能辦賊者也。」

4.購買。如:「採辦」、「辦貨」。

5.具備。如:「辦酒席」。元.劉唐卿《降桑椹》第四折:「俺一家兒辦誠心酬謝天和地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瓜
部外笔画:14
 总笔画:19
  注音: ㄅㄢˋ
  拼音: bàn




1.瓜類的種子。《說文解字.瓜部》:「瓣,瓜中實也。」晉.傅玄〈瓜賦〉:「細肌密理,多瓤少瓣。」晉.干寶《搜神記》卷一:「(徐光)從人乞瓜,其主勿與。便從索瓣,杖地種之。」

2.瓜果或球莖等中有薄膜隔開或可依其紋理分開的部分。如:「橘瓣」、「蒜瓣」。

3.花片。如:「花瓣」。《警世通言.卷三.王安石三難蘇學士》:「他也不曉得黃州菊花落瓣,也怪他不得!」

4.瓣膜的簡稱。如:「三尖瓣」。

5.量詞:(1)計算花瓣、葉片或水果、球莖等所分成小塊的單位。如:「這個橘子一共有十二瓣。」(2)計算物件成為瓣狀或破碎後的部分的單位。如:「將蘋果切成四瓣。」、「這瓷瓶被摔成好幾瓣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玉
部外笔画:6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ㄅㄢ
  拼音: bān




1.古代將玉質的信物中分為二,雙方各執其一以為信。《說文解字.玨部》:「班,分端玉。」《書經.舜典》:「既月乃日,覲四岳群牧,班瑞于群后。」

2.分開、分別。參見「班馬」條。

3.分予、贈給。《後漢書.卷二四.馬援傳》:「(援)乃散盡(貨殖財產)以班昆弟、故舊,身衣羊裘、皮褲。」

4.頒布。《漢書.卷九九.王莽傳》中:「秋,遣五威將王奇等十二人,班符命於天下。」南朝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.史傳》:「自周命維新,姬公定法,紬三正以班歷,貫四時以聯事。」

5.回、還。如:「班師回朝」。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德行》:「遂班軍而回還,一郡並獲全。」

6.相等、等同。《孟子.公孫丑上》:「伯夷、伊尹於孔子,若是班乎?」漢.趙岐.注:「班,齊等之貌也。」




1.工作或學習人員的分組組別。如:「甲班」、「初級班」、「才藝班」、「進修班」。

2.行業中的小團體。如:「戲班」。

3.軍隊中編制的單位。屬於排,通常由十人組成。

4.行列、行次。如:「排班」。《文選.張衡.東京賦》:「然後百辟乃入,司儀辨等,尊卑以班。」三國吳.薛綜.注:「班,位次也。謂尊卑有等差也。」

5.按時間分成的工作段落。如:「上班」、「值班」、「加班」、「三班制」。

6.量詞:(1)計算人群的單位。如:「一班人馬」。(2)計算交通工具定時開動的單位。如:「這家航空公司每週有三班飛機飛往歐洲。」(3)計算班級的單位。如:「我們學校有二十五班學生。」(4)計算工作時段的單位。如:「這星期加了三班工作。」

7.姓。如漢代有班彪、班超、班昭。




定時開動的。如:「班機」、「班車」。清.徐珂《清稗類鈔.舟車類.班船》:「江蘇之稱航船,曰:『班船』。喻其往來有定,更番為代也。」


  

  部首:文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ㄅㄢ
  拼音: bān




1.雜色的點或花紋。《說文解字.文部》:「辬,駁文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斑者,辬之俗。今乃斑行而辬廢矣。」如:「白斑」、「紅斑」。唐.宋之問〈晚泊湘江〉詩:「唯餘望鄉淚,更染竹成斑。」

2.痕跡。元.錢惟善〈和季文山齋早春〉詩:「落梅風細小窗寒,石上餘香點點斑。」

3.一小部分。如:「可見一斑」。




1.灰白。顏色雜而不純。如:「斑白」。唐.韋應物〈淮上喜會梁川故人〉詩:「歡笑情如舊,蕭疏鬢已斑。」

2.雜亂。《楚辭.屈原.離騷》:「紛總總其離合兮,斑陸離其上下。」漢.王逸.注:「斑,亂貌。」


  

  部首:米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ㄅㄢˇ
  拼音: bǎn




1.碎米製成的餅。《廣韻.上聲.緩韻》:「粄,屑米餅也。」《通志.卷八二.宗室傳五》:「鈞,字宣禮,年五歲,所生區貴人病,便加慘悴,左右依常以五色粄飴之,不肯食,曰:『須待姨差。』」

2.一種米製的食品。如:「粄條」、「過年吃的甜年糕,客家人稱為『甜粄』。」


  

  部首:舟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0
  注音: ㄅㄢˇ
  拼音: bǎn




舢舨:小船。也作「舢板」。參見「舢板」條。


  

 简化字:钣
  部首:金
部外笔画:4
 总笔画:12
  注音: ㄅㄢˇ
  拼音: bǎn




1.形狀似餅的金、銀塊。《爾雅.釋器》:「鉼金謂之鈑。」如:「金鈑」、「銀鈑」。明.宋應星《天工開物.卷下.五金》:「(銀)當其合瑣碎而成鈑錠,去庛偽而造精純。」

2.板狀的金屬塊。如:「鋼鈑」、「鋁鈑」。


  

  部首:虫
部外笔画:8
 总笔画:14
  注音: ㄅㄢˇ
  拼音: bǎn

參見「蝜蝂」條。


完整 | 简易   资料数 : 22861 页数: 1/572
下一页 | 最后页

欢迎光临!
检索方法
1、支持简繁字词检索。

2、一般字词检索,如输入:
   
   字典
   科技大学……等

3、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,如输入:
   勤劳,懒惰
   努力,挺进,团结
   整齐,纷乱,健康,虚弱……等

4、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,即可查看释义。